您的位置 首页 逸致文摘

风雨下西南

“清明时节雨纷纷”,西南大旱之时,我们的logo画面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于现在而言,便是企盼汩汩甘露,早日滋润西南干渴大地。事实上,旱区有些地方已经陆续下了点雨,但毕竟杯水车薪,旱情已从西南五省延伸到湘西。专家们说,从目前的气象条件看,4月中旬之前都见不到有效降水,旱情很可能要到5月下旬进入汛期,才能根本缓解。

前些天有心人找出一篇2004年的新闻,说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份秘密报告预言,2010年中国气候将突变,大旱持续10年,且南旱北涝。其实这只是对气候变化的诸多分析之一,许多气象学家都做过此类描述,包括中国科学家。但旱灾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总让人暗暗祈祷:2012,还是别来得太快的好。

不过“南旱北涝”看起来不像会成真。水利部刚提醒“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气象局马上说现在北方没有大面积干旱。是否“南北同旱”,公众难免迷惑。

对大旱原因的解释有自然因素之说:青藏高原少雪,海洋升温,冷空气时机等等。也有非自然因素之猜想:大面积种植人工速生丰产林吸干地下水,西南水电建设挟持河流,农村水利设施老化无法灌溉农田。而另一些研究气候地理之类的科学家,看问题则具备了千万年的跨度,即便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这种基本形成共识的结论,也有质疑者不断提出反对。如今森林干到着火,水电站也发不出电了,在这个求雨主题的清明节,我们不能不担心,千百年后的地球,是否还能承载人类文明之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人们吟诵这首小绝句,体味它的凄迷感伤与柳暗花明。这首被奉为词句简单意境含蓄的杜牧经典作,据施爱东博士考证——“基本上肯定这是一首伪诗”,很可能既不是杜牧写的,也不是写清明节的。但这又如何呢,它还是一首好诗。

说到清明祭祖,这两年城市墓地价格飞涨,据说已经赶超房价了。有人活着买不起房,有人死了也要住好房。殡葬业想推点省钱省地的“树葬”、“海葬”还有“花坛葬”,但鲜有问津者。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但沧海桑田,千百年来坟压坟,连皇陵都给弄得四分五裂。买块地又没产权,能保几代不拆迁?一个最为低碳的建议是:不如骨灰撒往大自然,网上建个纪念堂点击鼠标祭拜。人生来世间走一遭,泰戈尔老人家说得最好: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如秋叶般消逝于尘世,这就是善终啊。

免责声明:本文由静落凝封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热门文章

不是突然厉害,是这些“奇迹”让我们明白:中国早已站在高处!

不是突然厉害,是这些“奇迹”让我们明白:中国早已站在高处!

曾经仰望西方星空的我们,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早已站在世界之巅。相信每一个出国的国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寻找中国元素的痕迹。当在纽约时代广场看到巨幅中国品牌广告,在巴黎商场听到中文广播...

活得通透:在复杂世界里保持简单与自由

活得通透:在复杂世界里保持简单与自由

人生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万千光芒,而活得通透则是能够看透这些光芒背后的本质,不为表象所惑,不为情绪所困。在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活得通透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智慧。...

自信人生二百年:今天,我们为何更需要重读毛主席的“自信哲学”?

自信人生二百年:今天,我们为何更需要重读毛主席的“自信哲学”?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其身上展现出的非凡自信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普通民众研究的课题。这种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在深刻思考中形成的精...

《住房租赁条例》全文

《住房租赁条例》全文

《住房租赁条例》已经2025年6月27日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为了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住房租赁关系,促进住房租赁...

人民日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人民日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出台所谓的“对等关税”,我国第一时间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当前应客观分析美滥施关税对我影响,理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