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会后,红军继续长征,经过娄山关战役,取得了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娄山关战役胜利后,毛主席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词中描绘了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途中以及胜利后的景象,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和伟大指挥气魄。
全词如下: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赏析:
一、上阕: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起笔点明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节令和时间,同时以“西风烈”形容风势的狂暴,凸现出红军所面临局势之险峻。长空雁叫、霜降晨月,营造出一种清冷、肃杀的氛围。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以动衬静,以声写人。马蹄声细碎,表明红军在群山乱石间急速行进;喇叭声呜咽,暗示军情紧迫,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这两句成功塑造了奋不顾身抢关夺隘的红军形象。
二、下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抒发战斗结束后的感慨。雄关虽险峻如铁,但英勇的红军已跨越过去。这句词展现了红军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诗人站在娄山关放眼远望,只见连绵起伏的苍山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将要落山的太阳犹如鲜血一样殷红。这两句从色彩着笔,写出在娄山关所见的壮丽景色,给战斗胜利配上一个绚丽灿烂、气象壮阔的背景。同时,也透露出意味深长的丰富意蕴,如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流血斗争的继续等。
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描绘娄山关的战斗场景,表达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英勇斗争的精神。词中的意境苍凉壮丽,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革命斗争的生动回忆。
全词情感真挚而深沉,既表达了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韧不拔和豪迈情怀,又体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同时传递出深刻的哲理思考,即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新的胜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