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逸致文摘

识人

老戈  【中国】

读者群有位朋友询问如何判断人靠谱不靠谱,大概是碰到什么事情,正好窗外的北京阴雨连绵,泡一杯茶,很适合谈论这个问题的天气。

这世界最复杂的东西,天与地之间,便是人心。

相信人生活中九成的挫折和伤痛来自于人,特别是相近和信任的人带来的。

心扉一旦打开,就要准备受伤。

通常来说,研究过识人之术、人生有阅历的,看到的绝大多数人在五分钟之内就能做好分类。甚至素不相识的一段文字,大致就能判断这个人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所在阶层,会有相左,但出错概率不高。

感觉会做出第一线的选择,但如果不结合理性判断,仅凭情绪通常不太准,只能判断两人气场是否相符。

其余,说话、仪态、文字、办事,都是补充。

普通人的身上都有太多痕迹,除了个别极有城府的厉害人物看不出来,99%都不会漏项。

以前看美剧《别对我说谎》,里面就有很多关于动作、神态、习惯的细节判断。

这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中国。

就像还有很多物理知识压根没有引进我国教育体系、现代科学的体系依然建立在英文一样,人际关系,识人用人,才是中国之精髓。

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按权重分,个别靠技术业绩领域行业外——

80%在做人,20%才是做事。

俞敏洪的年会上不是看到了吗,那么大的企业,干工作的不如做PPT的,体制内外都避免不了。

挺累,实话。

但想想硅谷现在也是印度裔的天下,可能全世界都大差不离吧,也不必多反感。

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参差,有江湖,就有人情世故。

你有什么样的高度,大致取决于四点:

你见过什么水平的人,你自己本性如何,你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身边都是什么人。

很多时候,这些与知识、财富和位阶有重要关系,但在中国,并不是必然的联系,因为高速发展时成功靠势,靠胆量,但现在,基本是要靠认知。

有的人,一看你就知道,他这样,正常的话,应该过得还不错。

而有的人,一看就是要出事的。

其实,正常的人,长相眉宇间,基本就定了七分。

“曾国藩会识人,左宗棠会打仗,李鸿章会做官”,曾国藩就写了不少识人的标准。

他说,忠诚正直的人眼睛处于静态时,目光安详沉稳,炯炯有神,旁若无人;奸妄邪恶之人,目光或游走,或闪烁不定。

一个人长期动心思,自己未必感觉得到,其实在长相里都一道道写着,需要非常深刻的伪装才能掩饰。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眼里有没有神,有没有光,如果留意,是能看出来的。

虽然古人与现在人形体长相已经不同,但精气神和眼神这个,是基因里带的,依然适用。

不论是鬼谷子三十六法、诸葛亮识人七法还是民间说法,都流传着大量的识人标准,不一定武断的就套用标准,但很多都能看到灵魂的碎片。

比如这些:

穷之以辞,以观其变;明白显问,以观其德;远使以财,以观其廉;试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远使之以观其不二;纵之以视,观其无变;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兄弟之间,观其和友;乡党之间,观其信义;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哀之以验其仁;苦之以验其志。

不必求全,生活中其实有那么两条就足见人品了。

而现实中,很多人也总结了不少显而易见的规律,罗列下,有些道理。

比如:所有人都喜欢的人,要么性格好,要么活得累。

比如:八面玲珑的人,不要深交。

比如:认真追星的人,通常单纯。

比如:媚上之人多欺下,因为付出太多情绪成本,总要在其他地方找平衡。

比如:总能看到别人优点的人,值得交往。

比如:面对各种小事只会抱怨的人,也成不了大事。

比如:光谈感情不愿谈钱的,自私的可能性大。

比如:嘴巴越刻薄的人,往往混得越差。

比如: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看他对那些低位阶人的态度。

比如:人群里那个最安静的,往往是两个极端。

比如:喜欢酒局的,通常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比如:情绪一直很稳定的人,很不简单。

比如:帮过你的人会再帮你。

比如:目的性很强的人,只能相互利用。

比如:老吹牛逼不兑现的人,离他远些没坏处。

比如: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往往对别人要求也很高,就像科比。

比如:雌雄同体者,多是贵人,教员便是。

比如:守得住寂寞,受得了清冷的人,也是向内求的人。

比如:能借给你钱的人,万请珍惜,借钱,也是个衡量人性的标准。

比如:越喜欢分享什么,就越想要什么。

比如:缺爱的人,通常爱情选择都不太准。

这样的“经验”还有很多,但大致原理都类似,就是在人并未产生伪装时进行观察。

我觉得时代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表征,就是没有谁一定离不开谁了,如果觉得累,自己能养得活自己,过的好也可以不必那么复杂,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离开,不必像过去那样顾忌太多。

只是,但凡你想要成点事,有欲望了,那就不得不去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了,因为,大事不是靠你一个人多大能力,还是要靠识人、用人,充分团结大家的力量,为一个目标努力,不能吹毛求疵。

甚至,很多时候,为了投诚,你还不能过于清高,没有缺点和欲望的人,走到一定位置,你的领导也没法信任和使用。

没办法,这就是社会运行的规则。

努力增加自己的被利用价值。

但如果可能,不论在社会遭遇如何的摧残和漂染,不论遭遇多大的伤害,你自己,作为你自己,向内求,不管别人到底是什么样,尽可能保留自己那份善良和初心。

愿我们每个人走着走着,都能找到那种安静和缓的状态,眼里有故事,脸上没风霜。因为,到最后你终会明白,所有你的修炼,一路尘埃无关它人,别人都是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免责声明:本文由静落凝封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来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VmxbfvwzXZhf28OCIlPzg

热门文章

你知道如何用加法看资产负债表吗?

你知道如何用加法看资产负债表吗?

加法除了在生活中帮助我们知道购买东西该花多少钱,在工作中知道可以取得同维度的合作外,他还可以帮助我们看懂财务报表。常见的资产负债表,通常包括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通常包括...

选拔人才,本质是解决这三个问题

选拔人才,本质是解决这三个问题

销售管理的目的是推动企业的业绩增长,也就是老板或者管理者如何进行业绩管理,业绩管理核心是做好个人能力成长的管理和业务团队发展的管理,其中个人能力成长主要是选拔、培训、教带三个方...

升级你的思维维度,从一维到五维

升级你的思维维度,从一维到五维

前几年,在互联网上流传雷军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很多时候只顾一味行动、一味埋头赶路,而不愿抬头看路,觉得抬头看路太费时间,导致常常行动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

你应该掌握的,目标管理三步法

你应该掌握的,目标管理三步法

很多时候目标完成得不好,很可能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是错的。因此,要进行自己的目标管理,从制定目标开始,然后按照计划执行目标,最后还需要对目标进行复盘,看看哪些方面自己做的比较好,...

打破自己的认知盲区,你该掌握的三步法

打破自己的认知盲区,你该掌握的三步法

傅盛在2017年写了一篇认知三部曲的文章,里面讲到了一个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