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互联网事

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新华社25日播发署名经济日报编辑部的文章《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全文如下:

■ 经济日报编辑部

科学判断形势、利用趋势、发挥优势、引领态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对经济发展预期管理至关重要。

今年3月份以来,复杂演变的国际局势和跌宕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叠加,给恢复势头良好的中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下行压力备受关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形势和经济工作时,立足全局,把握大势,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既蕴含着发展观,也强调了方法论,对我们科学判断形势,全面把握大局,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我们既要科学理性地认清当前经济形势,把握和应对好短期波动的冲击影响,正视和解决好困难压力,还要从较长周期认识中国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大趋势,把握中国经济的潜力、韧性、底气、后劲,从而保持定力、积极应对,沉稳从容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开放,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千磨万击 韧性依旧

外资是个风向标。近年来,尽管受疫情冲击、地缘政治等影响,部分外资企业开始多元化布局,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继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后,我国吸引外资继续攀升,今年1—4月实际使用外资4786.1亿元,同比增长20.5%。中国德国商会、中国美国商会的报告显示,超七成的德资企业、超六成的美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多家知名跨国公司围绕低碳业务加大在华布局。

成熟投资往往寻求长期稳定的回报。中国市场于外资而言,“长期”体现在,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为全球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的意愿也不会变;“稳定”体现在,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外资“加码”,是对中国市场潜力和经济前景实打实的“点赞”。

透过外资窗口,我们看到了中长期的预期和信心,也要正视眼下的压力和困难。观形取势,需要将今年1—2月份稳步恢复向好的国民经济运行与3月份以来的情况分开看,否则就可能干扰我们对经济运行真实状况、变化趋势、机遇挑战的判断把握。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工业生产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势良好;服务业保持恢复,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2%,比去年12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63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比去年12月份加快5.0个百分点;投资作用突出,固定资产投资50763亿元,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外贸稳定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62044亿元,同比增长13.3%……经济恢复向好势头,为一季度开好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转弱,这是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是受外在影响的阶段性波动。但面对新的下行压力、更严峻挑战,我国经济依然显示出强大韧性。

——看保供,基础产业支撑有力。疫情冲击下,我国粮食和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为抗击疫情、推动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撑。从农业看,冬小麦苗情继续转好,春播备播进展顺利,进度快于去年同期,夏收陆续开镰,丰收在望。从能源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长7.2%。这些都有利于保障生产生活正常运转。

——看稳价,基本生活类商品产销持续增长。4月份,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1%和0.5%;鲜冷藏肉、速冻食品产量分别增长20.4%和9.3%。这些都有利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看结构,内需主引擎作用依然凸显。一方面,消费仍在恢复,尽管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但电商、网上零售保持增长。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增长12.2%,在全部投资中增长最快。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5%。这些都意味着投资还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看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1—4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好于全部投资。

数字和事实最有说服力。尽管经受了千磨万击,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坚固。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发展都是贸易和投资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各种困难、压力、问题、挑战中不断突破、加速成长、创造奇迹。

回顾党的十八大后的经济形势,外部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内部是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累积,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跨越10个春秋,再看中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从近52万亿元到超过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100美元到超过1.2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非凡10年,贯穿其中的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好三大攻坚战……以稳定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深化改革开放创造条件,又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了发展动能有序转换,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稳字当头,进中取势,成效斐然。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党对发展大势与客观规律的精准把握,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经验的全新总结,彰显了战略定力和勇气智慧。

坚持稳中求进,无论是面对逆全球化的狂风骤雨,还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无论是解决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老问题,还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一要求都是总基调。依照这一方法论,我们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稳扎稳打,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化新征程。“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悠悠吟唱穿越千年风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变成现实。

聚焦当下的经济工作,更需要我们秉持“稳中求进”的要求、掂出“稳字当头”的分量。

这个分量在于,当前中国经济压力叠加——稳增长难度增大,稳就业形势严峻,稳物价压力上升。面对多种难题相互交织,发展如同逆水行舟,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在稳经济和助企纾困上发挥更大政策效应。

这个分量还在于,“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而宝贵的资源。谁能持续稳住经济大盘,谁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夺得先机。

顾大局,稳字当头;行大道,稳中求进。越是在复杂情况下,越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做强实力 远近结合

举大事,必有所资。

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而一些新的不利因素又在增加、演变,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社会上难免出现焦虑情绪。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正视各种困难、压力和挑战,做到弄清症结、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一定要看到大势大局大面,中国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旋余地广,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硬底盘不会改变。尽管压力困难客观存在,但我们有“稳”的基础和实力,有“进”的动力和空间,更有抵御风险、战胜挑战的坚定信心和强大能力。

——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蕴含巨大商机。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规模效应、空间配置效应、结构效应与社会福利效应不断显现的经济大国。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投资还有很大潜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分解出的2600多个项目有序实施,各地已储备7.1万个专项债项目,全年水利工程和项目可完成投资约8000亿元……这些工程项目有着巨大发展商机。

——超大规模市场释放的巨大消费能力,蕴含无限机遇。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人均GDP超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市场主体总数超1.5亿户的经济大国。

受今春疫情多发影响,一些消费被抑制,但需求并未消失。传统消费转型升级、新型消费潜力释放、线上消费强势“补血”,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关键枢纽,市场机遇无限。“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这个大市场勾勒出诱人前景。

这样的大市场,谁都不想错过。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参展企业签约面积超展区规划面积的70%,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逾240家,药品、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世界排名前10位企业大部分已签约参展。很多境外展商表示,希望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并获得更大发展。

——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产业链,蕴含强大的抗压耐冲击的韧性和优势。

今天的中国,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是工业经济规模跃居全球首位的经济大国。

广袤的神州大地,从针头线脑等生活日用品,到航母、飞机等大国重器,都能生产。这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尽管“从大到强”的难题待解,但它夯实了走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在国家发展安全方面的意义更为显著。再者,这些年我们坚定不移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先进制造业稳步迈向中高端,各行业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在应对冲击、缓释压力时往往韧性很强,中国经济有更大的调整空间。

去年以来,一揽子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持续加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一批快速成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基石。与此同时,围绕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新兴产业链布局也在进一步加强。稳定性和竞争力日益增强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守住“稳”的基本盘、创造“进”的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支撑。

——人才资源大国的势能逐步彰显,为经济主战场竞争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的经济大国。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中央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先后推出一系列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推动了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引进、使用、分配、激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高技能人才擦亮制造大国的智造名片,科技研发人才提升中国创造的价值水平,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积蓄支撑发展的澎湃动力。随着改革的深化、“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推进,“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可期。

千行万业的汩汩活水汇流成中国经济的浩瀚大海。中国人民勠力同心,不惧任何风浪,拥有战胜一切困难、应对一切挑战的依傍和底气。

强基健体 固本培元

“稳”不是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而是有底线、有静气、有张力;“进”也不是只管向前、不顾深浅,盲目进击往往欲速不达。“稳”与“进”,既需要有章法,也需要实干与担当的支撑。

实现今年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付出更大更艰苦的努力。对于短期的冲击波动,我们要对症下药、纾困解难;对于中长期的潜力释放,我们要强基健体、固本培元。

——纾企业之困,解就业之难。

就业稳,居民收入和民生才有保障,社会财富才能稳定增加,稳增长也才有支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的大头,纾企业之困,就是解就业之难。今年以来,我们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尤其是退税减税,全年总量将达到2.64万亿元。这是为市场主体下的“及时雨”、送的“雪中炭”。关键是各项政策要靠前发力,各项工作要加快节奏,无论是退税减税降费,还是专项债发行使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稳岗等,已出台的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拟推出的要尽量提前,产生更大政策效应,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与此同时,着力稳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挖掘有效投资,补上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开辟更加广阔的投资空间。

——固市场之本,培创新之元。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哪个领域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哪个领域的发展就能充满创新活力、各类生产要素就能发挥出最大效能。公平公正是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保障,也是市场主体对政策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就是公平公正竞争的守护者。这些年,我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今后还要乘势而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放”上,规范行政权力,深化改革减繁去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管”上,抓紧明确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监管规则,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利益的重点领域重点监管,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严查重处;在“服”上,要更好担当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责任,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工作。

——强发展之基,健制度之体。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以显著制度优势抵御一切风险挑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到日益丰富不同领域具有创新性、支撑性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层次分明、系统完备,在国家治理中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制度效能。我们要看到,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可以预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必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展现出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这也是我国发展进步可以凭依的战略性有利条件,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

政策工具箱已经打开,善策妙方纷纷显效,瞄准的都是一件事——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有“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胸怀“国之大者”,善于把地区和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对每个人而言,就是要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行,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定向,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是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最大底气,我们的未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没有跨越不了的难关。

行而不辍,万里可期。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号”经济巨轮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6日 11 版)

免责声明:本文由静落凝封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热门文章

今年有哪些目标要实现?哪些产业将迎来新机遇?要点速览

今年有哪些目标要实现?哪些产业将迎来新机遇?要点速览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有哪些目标要实现?哪些产业将迎来新机遇?要点速览...

异曲同工之妙!周鸿祎称Sora工作原理像人做梦

异曲同工之妙!周鸿祎称Sora工作原理像人做梦

近日,OpenAI推出了其首款文生视频模型——Sora模型,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款模型具有惊人的能力,它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文字描述,生成长达1分钟的高清流畅视频。不仅如此,Sora还能利用...

科学家警告小心“北极僵尸病毒”

科学家警告小心“北极僵尸病毒”

科学家们警告称,随着航运增加以及全球变暖等,北极永久冻土融化,它将释放出古老的病毒,可能会对人类构成可怕的新威胁。法国遗传学家克拉维里团队最新发布的研究显示,来自西伯利亚7个不同...

百股跌停!沪指失守2800点 两市近5200只股票下跌

百股跌停!沪指失守2800点 两市近5200只股票下跌

1月22日,A股市场进一步深度调整,沪指再度失守2800点关口,创下2022年4月25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全市场近5200只个股收跌,上百只个股跌停。其中,沪指、深证成指均创下2022年4月25日以来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16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